羊生思考的更新

  疫情一年多经历了不少事,步入PhD第四年,对羊生的思考密度在最近又达到了一个峰值。觉得现在的认知与十几岁的我十分不同了,也与三年前刚大学毕业时多了更多维度的感知。觉得也许可以久违地动个笔,就当把这个时刻的一些状态和想法像切片一样保留下来吧。

  最近我的科学偶像史蒂芬·温伯格爷爷去世了,知道这事当晚很难入眠。温伯格是对年轻时的我影响最大的当代物理学家,我觉得他像物理学的骑士,在乡间吟诵古老的诗歌,淌过最湍急的水流,携无锋的重剑挑战最邪恶的巨龙,至死不渝。打开老人家的publication profile,最后一本是今年4月出版的科学史著作《Foundations of Modern Physics》,今年和去年,仍在粒子物理理论的第一线发表论文。温伯格的科普著作里描绘的理论物理学图景实在太简约优美和激动人心,以至于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很多年过去了,当我已经是个弱小疲惫又迷茫的adult PhD,问自己路在何方的时候,常常发现自己内心仍然隐秘地向往着,像温伯格与其他许多物理学家那样,以一种非常纯粹的方式生活。斯人已逝,世界物理领军人物,粒子物理理论的集大成者,教育家,科普作家,诺贝尔奖得主,Steven Weinberg以最光辉与典范的方式过完了作为物理学家的一生,我对他有诸多的不舍。这之后,在Austin的徐聪同学时隔三年终于想起寄来了温伯格亲笔签名的量子场论,这是一本可以当做传家宝的书,我死了之后要留给我家猫的那种。我感觉世上并不真的存在武侠小说里写的武功秘籍,也没有秘而不传的屠龙之技,因为最有价值的知识都写在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的书里了。成为武林高手最简单的路就是那条最笨的路,然而真正用心修炼的人却很少,就像啃完温伯格的QFT这件事。

温伯格亲笔签名的QFT

温伯格签名的《量子场论》第一卷

  我的科学偶像列表中最近多了一位我们宇宙学领域的女性——刘佳博士,在online会议上听到她的报告时我会整个人有些星星眼,也许未来的某天可以在三维世界中一起交流科学吧。刘佳博士从毫不相关的商科转学天体物理的壮举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很高兴听说她即将成为东京大学Kavli研究所的新晋faculty,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做科研的文科生》。她在自己的另一篇闲文里写到过一些学习物理的原因:

物理吸引我的另外一点(也许是更重要的一点),我有些不好意思提起,是关于人生意义(不好意思提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被讨论过头的老掉牙的话题,而且这么大了还在被这个困惑有些害羞)。从13到23岁的十年间,我从许多人和书那里收集了许多回答,可惜每个都缺乏说服力。23岁的时候,在天体物理课中,我想我找到答案了。不对,不是答案,而是找到去寻找答案的办法。

我渐渐发现敢于直面自己人生困惑的是人群中的少数,而像刘博士一样敢于打破人生的枷锁、从头再来去追寻一种生活方式的人,十分地稀少和珍贵。作为同一个领域的PhD学生,我也许能够勉强做出一些和她差不多的科研,但如果问我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在她当年的条件下做出同样的选择,我觉得我很难说“我可以”。而这就是这个故事最值得讲述的地方吧。

  我时有感慨读PhD之后,生活中最顺利的事情竟然是做学术,比起许多其他事带来的困扰,学术常常是我的快乐源泉,并且是一件做起来“努力就有回报”的事。我感到这并不是很常见,因为长大之后逐渐发现其实并没有太多事像高考前刷五三一样“努力就有回报”,尤其是做科研本身就有许多的uncertainty。“努力就有回报”本身就已经包含着某种幸运,相对于在许多无法掌控之事面前的听天由命,努力简直就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从这个层面我又一次理解了《了不起的盖茨比》那著名的开篇: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活得自在些,一种方法可能是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努力就有回报的事,然后全力去做,在正反馈的驱动下变得快乐而知足,人的一生主要是这样平稳地度过的;而另一种方法,是选择一些即使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实际的回报,但是即使如此也不会感到后悔的事,全力去做,这种充满着理想和浪漫主义的选择,只会在一生中发生有限的次数,往往都是因为某种艺术、或是科学,或是爱。以上就是羊生哲学的两条基本定律了。

  既然我们已经谈到爱了,那就多说些什么吧。最近的某天我突然领悟到,婚姻不但不像我过去认为的那样邪恶,并且还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婚姻制度其实本身是个对一系列问题十分实际的打包解决方案,成年人通常在不同程度上需要:性伴侣、共同生活的伴侣、繁殖与抚育后代、共同积累财产,以及应对精神上的孤独感。而婚姻竟然能同时有助于解决这所有的问题,这对于社会与个人生活的稳定都有极大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世上所有的标准答案都有着有限的适用范围,人作为千奇百怪的个体也一定无法通过套答案这种方式解决人生中所有的烦恼。婚姻也许是个不错的solution,但在我看来它最大问题在于:它虚伪地披着浪漫的外纱接近世人,尽管它的主要功能可以与浪漫毫不相关,这无异于是一种欺骗了。对于中国的异性恋这个问题是,有时男性明明是在寻找性伴侣,却要让自己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婚恋对象;女性受到的那种社会规训有时候为了成为所谓不错的结婚对象而压制了自己人生的可能性,一些具有欺骗性的流行文化作品又将浪漫爱情与美满的婚姻绑定去迷惑女性把二者混淆在一起,这种认知和需求的错位是很糟糕的事。其实性、爱情和婚姻完全可以是不同的三件事,如果大家都坦然承认这一点并给予它们相应不同的对待方式,也不会出现很多类似欺骗的行为了。尽管在这段中我先部分肯定了婚姻制度,又批评了社会文化让它与浪漫挂钩的欺骗性,但有一点我是需要承认的,那就是承诺与陪伴本身就是最终极的浪漫。人们常常用“结婚不过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这话来试图消解婚姻的重要意义,我觉得这十分矛盾,因为在我看来“我要和你共同度过平凡的一生”,这难道不是最浪漫的吗?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机会跟一个人承诺共同生活,而生活本身不是大于一切的吗?通过这一点,婚姻几乎完成了对我的反败为胜,这个话题暂时说到这吧。

  说回爱这件事,我觉得那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有时偶尔想要伸出手去留住一个人。尽管我把它归为羊生哲学第二定律所涉及的事物,但我总感觉爱能让人变得又温柔又坚定,这大概是很重要的事。在爱与被爱之中,人也许在追寻一种自我的完成,所以这世上大概没有徒劳的爱,也没有后悔的理由。

宫二

  我过去有时会担心自己以后会成为那种俗气又现实的大人,但是渐渐觉得这也不是件特别可怕的事,按照羊生哲学第一定律,那种生活方式能做到完全地自洽。只是不论怎么样,再回头看现在的自己,都可能会觉得头上冒着些天真的傻气,那也无妨吧。我有时会想如果高中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physicist,那现在这个梦想其实已经实现了,但我总觉得我离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还有遥远的距离。至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许有部分的答案了,但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一生去回答。人往往对自己的了解也没有太深刻,以至于到了人生的某个时刻,才会突然醒悟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人——生命的图景正是这样徐徐展开的。成长还没有让我变成现实主义者,但的确让我变得更加包容了,几年前我可能会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现在会觉得这样也挺好的、那样也挺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的参差百态,理解他人的选择,然后走自己的路就好。

  每当我感到一些无法消解的痛苦,都试图通过思考来给自己的情绪一个出口,也许是寻找一个合理的逻辑来让自己的羊生哲学变得自洽,这就是这篇小作文存在的原因。夏天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往前走。一只羊不吃草的时候,偶尔会抬起头来看这个她热爱的世界,觉得万事万物都明朗可爱,因为难过和不舍都要留在昨日,爱的人都会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平安喜乐,这样就很好。

这样就很好

余秀华

 

春天消逝了

树上还有浓稠的鸟鸣

这样就很好

 

听不见鸟鸣

却有一个露水丰盈的早晨

这样就不坏

 

这个早晨不是故乡的

是在路上

这样也很好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

但知道你在世上

我就很安心

 

我不知道你在和谁说话

但是知道你用的口音

仿佛我听见

 

人间有许多悲伤

我承担的不是全部

这样就很好